生活垃圾,是最直观也是产生量最大的垃圾,人们日常提到的垃圾通常指的是它。在高度城市化的今天,平均每个市民每天要产生1公斤以上的生活垃圾。这么多的生活垃圾,怎样高效处理才能使它们再次走进生态资源之路,是现代城市生活的重大事项。
“当然是焚烧发电。”6月9日,市城市管理局垃圾分类科科长魏政说,“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等原则,当下信阳市普遍采取的是焚烧发电的方式。”
6月9日,光大环保能源(信阳)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控制中心监控调度发电车间生产活动。
提到垃圾焚烧发电,一些人会想到焚烧过程的空气污染问题,焚烧生活垃圾发电过程中究竟会否产生新的污染?
“目前,我们企业每天要处理生活垃圾1300吨左右,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焚烧及烟气治理专利技术和设备,使垃圾减量化达到95%以上。”光大环保能源(信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文胜说,“烟气经过脱硝脱酸处理基本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
黄文胜介绍,高温焚烧后可消除垃圾中大量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能有效地控制二次污染。垃圾焚烧后,一般体积可减少90%以上,重量减轻80%以上,最后产生的炉渣还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进一步利用。焚烧发电过程中,垃圾中原有的二噁英得到分解,向空气中排放的二噁英远低于堆放时的排放量。
光大环保公司员工刘丹说,刚开始要来公司上班时,以为是和又脏又臭的垃圾相伴,入职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生产车间都是全封闭的,除了进出的垃圾运输车,工作人员很少会进入生产车间。”刘丹说,“生产过程的控制也都是智能化的,基本都由技术人员在控制中心用电脑操作。我们管理和后勤人员的工作区域与生产车间是严格分隔的。”
在将生活垃圾投入燃烧炉的工作间,工作间所处的办公楼相对于垃圾堆放场全由玻璃密闭,操作人员可以清楚地透过玻璃看到垃圾堆放场的一切,他们操作手中的手柄指挥硕大的机械手将垃圾抓起后投进燃烧炉的入口。
6月9日,光大环保能源(信阳)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密闭工作间操作机械手向燃烧炉投放垃圾。
现场操作的工作人员说:“工作间里干净整洁还有空调,根本闻不到任何异味。这里离家很近,还能照顾家人,我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黄文胜对企业的现状还有忧虑。他说:“在有效降低污染的同时,垃圾焚烧发电收获了现代社会普遍需要的电力资源,就我们企业来说,平均每天上网电量可达60万度,这对企业效益来说远远不够。”
原来,这家发电厂设计产能每天可“吃进”1500吨生活垃圾,“吐出”80万度上网电量,但目前市中心城区加上罗山县城每天运来的生活垃圾基本都在1300吨以下。
“发电厂的运行消耗是既定的,投入生活垃圾不足就会影响发电量,进一步影响发电厂的效益。”黄文胜说,“我们希望能够‘吃饱’,赢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我们也能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
“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领域普遍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信阳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樊建成说,“就信阳市而言,也存在设计处理能力闲置、设备利用率不足的情况,实际垃圾处理量低于设计负荷。部分焚烧厂设备空转,设备效能未能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率亟待提升。”
樊建成介绍,目前信阳市在中心城区、光山县、固始县、商城县、息县规划建设的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处理能力4700吨/日。另外,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理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约500吨,全市总处理能力约5200吨。在建的还有淮滨县焚烧发电厂(一期)项目,近期即将建成投入使用。
关于垃圾焚烧发电厂普遍的“吃不饱”问题,樊建成认为,原因一方面在于居民消费活跃度降低,一方面在于垃圾分类分流减量。居民消费行为的收缩直接导致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速放缓,与焚烧厂规划建设时的预期数据形成差距。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从生活垃圾中精准分流,大幅减少了进入焚烧处理环节的垃圾总量。
如何实现发电厂“吃得饱”问题,樊建成表示,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垃圾回收力度,通过进一步完善回收渠道和强化市民生活文明建设,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收尽收;另一方面统筹协调各发电厂的生产配置,必要时收缩一些产能较小的焚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