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潢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一场校园体育意外伤害应急演练活动。本次活动组织有序、针对性强,有效提升了学校应对体育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为特殊学生的校园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确保演练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在前期做了全面的准备工作,成功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体系。医疗救护组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了急救技能特训,重点围绕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核心急救技能进行深入讲解和实操练习。通过专业培训和反复演练,教职工们的急救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应对突发体育意外伤害事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后勤保障部门根据演练需求,在操场科学划分了急救处理区、临时观察区等功能区域。各区域布局合理、标识清晰,确保在演练过程中能够快速、有序地开展各项应急处理工作。针对听障学生的特点,通讯组专门安排了一名手语翻译教师全程参与演练,实时进行信息翻译,确保信息传递零障碍,让听障学生也能准确理解演练流程和指令。
学校充分考虑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在演练过程中实施了个别化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并从中受益。在参与演练的学生选择上,老师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小林性格活泼开朗,为活跃现场气氛,老师特意选择了他作为第一个参与演练的孩子;小雨触觉敏感,在演练时需要用纱布替代弹性绷带,以减少对其造成的不适;多动症的小智,通过扮演“手臂受伤”的角色任务找到了专注的动力,更好地投入到演练中。
为避免因模拟伤情引发学生的紧张情绪,各班主任提前一周就开始利用动画、图片等形式进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理解演练流程。同时,老师还设计了卡通版流程图,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演练内容。在模拟骨折环节准备了不同硬度的固定教具,演练过程采用个别化指导策略,将复杂的急救步骤拆解为可操作的行为指令。每一个教具的调整、每一个步骤的拆解,都凝聚着特教人的智慧。校长唐建辉表示:“这种量身定制的细致,恰是我们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的生动注脚。”
通过此次演练活动,全体师生不仅熟悉了校园体育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置流程,提升了应急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演练过程中,每一位特殊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关怀。下一步,潢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持续完善校园安全应急机制,不断提升特殊教育服务质量,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筑牢安全防线,让特殊教育在关怀与专业中不断前行 。